每个半马都是完胜了一次死神——2018重庆半程马拉松跑记

——以上是2018重庆国际半马的热身小插曲。

图三:这是本次比赛的非洲选手冠军。他们的军功章可以说有我的一点点支持。

重庆半马是西部马拉松的一个重要品牌,至今已举办了三届。2016年第一届我就荣幸地参加了,而且跑出了1小时45分的个人最好成绩。2017年因故未参加,而就是在这次马拉松上,有一名跑友不幸与我们永别了。当时我们单位是比赛终点的救治单位,但伤员从赛道上送来医疗急救大本营时已经没有呼吸心跳了。所以,这次我参加重庆半马,心里有些沉甸甸的。

图四: 这是连夜搭建帐篷并配置各种急救装备的急救站。

在我国汹涌澎湃的马拉松浪潮中,一般来说,跻身马拉松大军的投名状就是跑一个半马。很多资料研究表明,半马是马拉松猝死的最大杀手。最近的马拉松阵亡事件是在10月7日的英国卡迪夫半程马拉松赛场上,两位跑者在经过终点后心脏骤停,不幸去世,一位25岁,一位32岁,让大家再次痛心不已。

图五:我们在多年的重马医疗安全保障上,救助了很多出现各种危急情况的选手。

如果抛开个体上有什么先天性疾病隐患、而又因为没有体检发现的话,究其原因无非是能力和心态两大危险,一方面是因为门槛儿较低,选手们体能与技术的准备都不充分,但却“初生牛犊不怕虎”;另一方面是热情太高,没有注意听从身体不适的呼唤,冲动强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

图六:这是截止2017年对国内近年马拉松猝死的一个统计数据(来自网络)。

以我个人跑马八周年的体会,的确是在刚开始跑半程是险象环生,因为缺乏知识且又热情高涨,发生过许多盲目而又危险的事情。比如跑二三十公里又不注意补水补盐,夏天气温越热越猛跑、以背心能拧出汗水而自豪;赛前怕上厕所而不吃不喝,或者是在外地参赛时头晚和当地朋友聚会大吃大喝……所以我既有跑到黑朦虚脱的教训,也有跑完时不得不挣扎到医疗救护站吸氧的经历。

图七:这是2013年跑重马的半程时,我不经意间从一个被抢救的选手旁边跑过,事后看到媒体的抓拍才知道。

现在终于懂得了,什么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几个小时的马拉松一定要有全面的体能锻炼、和上千公里跑量的支撑。马拉松不是撒丫子就开跑,而是强制自己进入一种严格自律的全身运动生活常态。同时,一定要量力而行,知己知彼。我们不仅在跟时间女神较量,更重要的也是最起码的就是务必要战胜死神。既然半程马拉松是公认的猝死杀手,所以说每次一个半程的完赛,都是跑者和死神较量的一次胜利。

图八:谁都有跑得筋疲力竭、电量零格、马上就倒的艰难时刻。

回到这次的重庆半马现场,时间来到8点半左右,国歌高唱,万马奔腾。由于站得靠前,所以不断地被人超越,我始终以自己平时的配速奔跑。虽然希望在熟悉的赛道上有较大的突破,但最终还是体能所限,速度提不到太快。最终以1小时38分完赛,较以往的半马最好成绩提前了7分钟,较我在北马一下子比去年提前近20分钟相比,进步成绩一般般吧。由于单单是在今年,我已完成了8场全程马拉松,所以到终点后还有一丝丝没跑过瘾就结束了的感觉。

图九:这是在2018重庆半程马拉松那随着滚滚长江而蜿蜒起伏的麻辣赛道上。

千言万语一句话,作为我们身边的乡里乡亲的半程马拉松赛事,我衷心希望重庆半马能够越办越好、越来越火、越飞越高……

图十:借一张珠海航展的照片祝愿每个跑者都能像运输机那样又体格健壮又灵活飞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